全国人大代表、欧洲杯下单平台院长殷红梅
“在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作为旅游产业的研究学者,全国人大代表、欧洲杯下单平台院长殷红梅说,随着近年来贵州旅游的持续火爆,贵州成为许多人心中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贵州旅游经过了从数量的积累开始向高质量转化,在质量转化中,需要行业领域有新的思维,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发展。
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质
什么是贵州旅游的亮点特色?
“从专业发展来看,我觉得贵州最大的旅游机会,还是做乡村旅游,因为其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特别是民族村寨旅游,一直被世界旅游组织对外推荐。”殷红梅认为,贵州3000多个寨子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在旅游发展中需要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从旅游发展进程来看,贵州的乡村旅游现代化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乡村旅游发展往往面临过度商业化开发的问题。在殷红梅看来,旅游商业化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在治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做商业化,哪些地方不能够商业化,不能影响乡村原有的民居发展,这就要求管理者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提升旅游产业保护和管理水平,避免触及根本的过度商业化问题。
“旅游行业离不开内生动力的提升,内部的提升才能促成外部的发展。”殷红梅自信,治理水平提升以后,贵州旅游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将迎来很大提升。
多年来,贵州凭借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传统村落文化,在守住发展和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促进了乡村的发展与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改变了农业人口吃饭靠种地、收入靠打工的状态。
在乡村旅游发展上,殷红梅通过调研发现,村民的参与性相对较弱,具体表现在大量的村民把自有租房转租给外来商户,靠收取租金获得收益,从表面上看,似乎大家都在参与,有些还因此获得了较高的利润,但这种简单的合作并未使得村民完全参与进来,他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还有服务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自身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这种路径是走不通的。
“通过简单的租房实现脱贫,实际上这是一种被动的扶贫,他们自身的能力应该得到更大提升。”殷红梅认为,乡村旅游要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就应该让农村居民生活真正融入其中,在提高对景区现代化治理水平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当前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尊重和探索当地精神文化,因地制宜,带动村民以合适的形式展示乡村丰富的文化,并深度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培养经营能力,成为本地旅游产业的真正经营者受益者。
“疫后时代”大健康旅游或成趋势
新冠肺炎的发生使得全球经济受到重创,作为经济链条中的旅游行业,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贵州旅游如何发展?
“疫情的发生,让旅游产业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基于贵州旅游资源因素,这种变化应该说是对贵州有益的。”结合贵州实际,殷红梅从受疫情影响的旅游产业中探寻到了积极的一面。在她看来,疫情以后,以大健康为目的的旅游将成为趋势,贵州自然环境以及资源特色适合大健康旅游的发展,未来可以抓住山地休闲、度假、康养来建设旅游目的地,培养康养人才,把贵州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转化为康养旅游产品,积极调整旅游结构,为贵州今后的产业升级提供基础。
相较于传统旅游模式,殷红梅认为,未来旅游模式也会随着疫情的结束发生改变,小体量、高端化的,环境比较好的旅游地将成为旅游热点,优先发展起来,而不是大众旅游中以量来取胜的旅游点。从这点来看,势必将催生中高端民宿产业的发展。
殷红梅说,贵州有着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在中高端民宿产业的发展中,应该充分挖掘整理特色民族文化,融合到中高端民宿的发展中,建成具有侗家风格、苗家风格等民族特色的民宿,满足此类人群的需求。
如何制作民族特色旅游产品?殷红梅认为,在增加民族文化体验性的同时,还应开发更多依托贵州“非遗”特点的旅游产品,对传承和延续贵州多彩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她认为,“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向”。
如何让贵州旅游提质升级,向高端定制旅游业发展?
殷红梅说,高端定制型旅游业发展,区别于传统旅行团大团的旅游模式,是一种基于定制型和深度型的旅游形式,游客会三五成群根据个性和喜好进行旅游体验。这就对贵州旅游业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品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现实情况看,贵州旅游产业升级不仅对现在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对旅游开发的先期策划提出更高要求。“全域旅游就是在它原有的价值基础上提升附加值,让附加值最大化的。”殷红梅举例说,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策划中,如果在桥梁、道路、农业产业观光园等方面的建设中,充分考虑旅游功能,多从游客的体验出发,尽管可能会增加一些预算,但对贵州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无异于是将附加值做到最大化。
培养旅游人才促进产业高品质发展
旅游业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休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需求与关键的体现,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更多高质量、综合性的专业旅游人才。
“目前,仍按传统工商管理知识体系进行学术评价与人才培养,造成新兴学科领域发展困难,无法对新领域、新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也影响对新兴人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影响了旅游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殷红梅介绍说,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各类院校2164所,在校本科生22.1万人,硕士生4481人,博士生360人,旅游管理类专业已经是本科专业一级学科门类,但在国务院学位办的学科目录中,旅游管理仍然是工商管理下面的二级学科,造成专业层次与学科层次不一致的矛盾。
作为旅游学科教育工作者,殷红梅始终把培养优秀旅游人才作为助力贵州旅游提质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本次全国两会提案中,殷红梅建议将旅游管理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
“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问题是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保护地利用问题的关键一环。同时,旅游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撑。”殷红梅认为,在此背景下,仅将旅游管理视为工商管理学科的一部分,制约了相关问题的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制约了全面推进相关国家战略。
“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培训,高质量的培训需要建立健全成熟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在殷红梅看来,这对全域旅游时代贵州旅游发展的提质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专业人才满足产业发展。
“依托人才发展、生态文明、健康旅游、交通规划等各个方面的融合发展,贵州旅游的未来大有作为。”殷红梅信心十足地说。
(该报道全文转摘自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赵相康 图/受访者提供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编辑/赵相康 编审/李缨)